7月7日,体育学院的同学们走进渣滓洞纪念馆,开启了一场别具意义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在历史现场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与崇高气节,让青春在红色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。
铭记苦难历史,筑牢民族记忆的精神坐标
在渣滓洞,尽管从小就聆听过革命烈士们的英勇事迹,但当亲眼看到革命烈士们的壮烈绝笔时,同学们都心情沉痛,无比敬仰,感受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。革命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成为民族记忆中“以史为鉴”的重要坐标——提醒后辈要铭记历史,珍惜当下,建设好保护好革命烈士们向往和憧憬的“新中国”。


传承红岩精神,构筑民族精神的精神脊梁
随后同学们移步至烈士纪念馆,伴随着讲解员的细致讲解,同学们对革命先烈在狱中展现的“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、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、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。这种精神超越时代,在抗战胜利、新中国建设、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,激励着中国人民以坚定的信念克服困难:如江姐“竹签子是竹子做的,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!”的呐喊,至今仍是中华民族面对挑战时不屈精神的缩影,构筑起民族精神的脊梁。


此次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,实践团成员们收获了沉甸甸的感悟,纷纷表示将把这份对革命先烈的崇敬、对红色精神的理解,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——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中深入基层、服务群众,在青春赛道上以担当为笔、以奋斗为墨,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,让理想信念照亮前路,用实际行动续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荣光。
